概述
2025/08/22, 于深圳, 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摘抄
TIPS
- 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
- 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
-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 成熟模式图: 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 依赖期: 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 独立期: 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 互赖期: 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 效能: “产出/产能平衡”(P/PC Balance)原则; P希望获得的产出,金蛋,PC代表产能,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
- 资产三类: 物质、金融、人力。
- 急功近利常常会毁掉宝贵的物资资产。
- 我们最宝贵的金融资产就是赚钱的能力。如果不能持续投资以增进自己的产能,眼光就会受到局限,只能在现有的职位上踏步,每天忙忙碌碌,就怕老板对自己的印象不佳,既在经济上受制于人,又但心职位不保。
- 短期的盈利底线固然重要,但却不应凌驾于一切之上。
- 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忆方式。
- “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 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
- “解决方式式推销(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诀窍之一: 研究自己心目中行业的状况,甚至思考自己的求职对象面临何种难题,然后以有效的表达方式,向对方证明自己能够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 推诿责任的言语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和环境。
- 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作一种感觉。积极主动的人则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爱。
- 关注圈和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力的事,能量是积极的,能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 面对三类问题: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 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
-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了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力,这种“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定式就是以外部环境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住在更宽敞的地方我就开始锻炼、没有短视频我就不会这样熬夜x,….)
-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 -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于信守诺言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明白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 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正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
- 积极主动: 为期30天的试验。这期间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
- 如果能对选择的自由加以善用,那么假以时日,自由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反之就会越来越小。
- 我们要对独立意志的天赋善加利用,对自己的效能和幸福负责,对身边的环境负责。
-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 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是否与之南辕北辙,而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
- 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 “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智力/第一次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 头脑中构思。体力/第二次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付诸实践。
-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是否能够控制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存在第一次的创造。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第二次的创造,或是自己主动设计的,或者是外部环境、他人安排、旧有习惯限定的。
- 领导与管理: 思想与行为,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是做正确的事。
- 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更为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 改写人生剧本: 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
- 当我们认识到人生剧本的低劣以及思维定式的低效,就会积极地改写。
- 以价值观为行动准则,一旦生活有变,就可以根据个人价值观决定因应之道,无须受制于情绪或外界环境。
- 只要心中秉持着恒久不变的真理,就能屹立于动荡的环境中。
- 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
- 以原则为中心.
- 习惯三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 独立意志: 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 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
- 不要就日程表订立优先顺序,应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历。
-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
- 情感账户里存储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
- 速战速决是不切实际的,建立和维护关系都需要时间。
- 守信是一大笔储蓄,背信则是庞大支出,代价往往超出其他任何措施。
- 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障碍都源于对角色和目标的期望不明或者意见不一致。很多期望都是含蓄的,从来没有明白地说出来过,但是人们却想当然地认为这些是心照不宣的。 正确的做法是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期望,让相关的每一个人都了解。
- 当我们从情感账户上提款时,要向对方诚心致歉,那会帮助我们增加存款。
-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 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结果。想赏花就要先浇水。
- 习惯五 知彼解已—-移情沟通的原则
- 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己。
- 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这种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别人,用自己的眼镜给每个人治疗。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别人,用自己的眼镜给每个人治疗。
-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 自传式回应: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 习惯六 综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 基本态度是如果以为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 两个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 综合终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 动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极、负面、不合逻辑、情绪化、不自觉,具社会性与心理因素。
- 习惯七 不断更新—-均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锻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 四个层面磨练自己: 身体-锻炼 营养 压力调节。智力-阅读 想象 规划 写作。精神-确立 坚持 学习 思考价值观。社会/情感-服务 移情 统合综效 内在安全感。
- 对自己投资,对我们用来处世和做贡献的唯一工具进行投资,是我们在一生中做出最有效的投资,我们取得成绩的工具就是我们自己。
- 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清晰、准确和连贯。